独一无二:17岁少女成“工具人”?梦想照进原生家庭的人生必修课

2025-05-22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刚刚观看完电影《独一无二》,我认为该片的表现相当出色,最终评分可定在7分以上。

家庭与梦想的冲突

故事围绕着17岁少女喻延展开,她出生于一个聋哑家庭,父亲、母亲和哥哥均是聋哑人。作为家庭中唯一的健全人,喻延自然而然地扮演着与外界沟通的桥梁。然而,除了为家人发声,她内心深处还埋藏着一个无法忽视的梦想。面对这一梦想,她又担心如果离开家庭追寻自我,家中生活将陷入混乱,最终,她在这样的纠结中苦苦挣扎。

虽然影片顺利地走向了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但让人深思的是,如果换作是我们自己,又会如何选择呢?

遗憾,无处不在

选择的结果注定会伴随遗憾。以喻延为例,如果她选择留在本地上大学,既要兼顾学业,又要照顾家庭琐事,内心的压抑与不甘会随之而来,或许她也会变得像她的叔叔一样,因怨恨而破坏本该紧密的亲情。这样的状态使得她仿佛被家庭的枷锁禁锢,终其一生都在为他人而活,难以找到真正的自我,生活中充满了窒息与无奈。

相反,如果喻延选择不顾一切去追寻梦想,或许多年后,她又会因未能在父母身旁相伴而感到无尽的懊悔。尤其是在父母去世后,那种无法抑制的愧疚感更是无以言表,正如《甄嬛传》所言:“人去才知情深”。人常常在拥有时不懂得珍惜,甚至会产生厌倦,一旦失去,痛苦将随之而来。

难以两全的两难

有人可能会疑惑,难道就不能实现双赢吗?

理论上是可以的,假如喻延的父母能够将小店经营得更大、更成功,家庭经济条件改善,沟通的障碍便不再是问题。届时,他们可以雇佣懂手语的员工来帮助经营,喻延将得以摆脱束缚,追寻自己的梦想。又或者,喻延成为一名知名歌手,事业蒸蒸日上,能够提供一个既富足又温馨的环境与家人共同生活,也将能够有效规避内心的遗憾。

然而,现实生活中这种理想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此,梦想与原生家庭的矛盾,往往成为人生中的一堂必修课。我们需要对梦想抱有希望,否则生活的动力便会消失。不幸的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勇敢地去追寻高处。我们之所以能见到那些逆境而上、改变命运的故事,正是因为这些例子在新闻中显得稀有而珍贵。对于大多数普通人的平庸生活,鲜有关注。

总结

从需求的角度而言,人们皆是“工具人”。夫妻之间的本质关系在于携手共度生活,相互扶持;父母与子女的基本关系则体现在养育与反哺上,所谓“养儿防老”,如今男女平等,这里的“儿”不仅指儿子,更包括女儿。就喻延而言,尽管她的父母是聋哑人,未来他们年老时,依然需要她和哥哥的照料。由于哥哥的语言障碍,让喻延不得不承担起更重的责任,这份责任感似乎与生俱来。

以上是我的个人看法,不喜勿喷。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