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相声界的争议人物,花甲之年才一炮而红,一生艰辛终成传奇
从小失去父亲,14岁便跟随姐姐闯荡北京的杨少华,命运可谓多舛。他不惜三次拜师,才终于获得郭荣启的青睐,但他也因此成为了相声圈里的“争议人物”。人们戏称他是“师父不认的旁听弟子”。为了养家糊口,他甚至在公园里卖艺,直至年近花甲才迎来事业的高峰,87岁那年,终于如愿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
杨少华的人生充满了波折和挑战,但也正是这些坎坷成就了他的传奇。有人疑惑,明明自己成了相声界的“人物”,为何他不愿意让孩子们接过自己的“衣钵”?
**拜师之路的艰辛**
杨少华14岁时,正式走上相声的道路。拜师这件事,对他来说并非一帆风顺。他多次上门请教郭荣启,但却屡遭拒绝。尽管杨少华宣称自己拜的是郭荣启为师,郭荣启在谈起这个徒弟时,总是摇头叹气。有一次,郭荣启甚至说:“他家孩子多,没办法收了他。”他之所以同意收杨少华为徒,根本是出于同情。杨少华自小丧父,家庭贫困,郭荣启也没办法置之不理。
在杨少华的回忆中,父亲去世后,他和姐姐一同踏上了北方的求生之路。姐姐在北京的台球厅工作,而他则在商场外为客人擦皮鞋。附近有一家茶社,里面时常有人说相声,他便常常在旁偷听。虽心怀梦想,但屡次拜师都被拒绝,郭荣启也是其中之一。即使郭荣启知道杨少华家庭的困难,依旧不愿轻易收徒。直到第三次,郭荣启才无奈收下了这个贫困家庭的孩子。
但拜师仪式并不完美,杨少华根本没有钱准备礼物,只能简单跪地磕头,成了郭荣启门下的弟子。没有正式的仪式,对于严谨的相声界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污点”。但杨少华并不在意这些外界的声音,他坦然接受了这个现实,并从未因此受到困扰。
**公园卖艺为家人谋生**
相声演员的生涯,杨少华一开始并不光鲜。他出道时,并没有剧场或大舞台,只能在公园里为民众卖艺。他并不因此羞耻,反而认为这段经历锤炼了自己。为了养家糊口,他把卖艺当做生活的一部分。即使观众未必给钱,也只能靠着在公园说相声维持生活。他的儿子杨威曾在放学后听说父亲在公园卖艺,直到后来才明白其中的艰辛。杨少华也有着自己的无奈和坚韧,只要能让家人过得好,哪里卖艺并不重要。
回想那些日子,他常笑着说:“那时候实在没办法了,只能去人多的地方说相声,要不是当时勇敢地去,我也不会有今天。”
**晚年成名,风光无限**
当时的相声界,年轻时走红是运气,中年时期走红是实力,而到了中老年依然未成名,那就是平凡一生。但杨少华的好运气在90年代终于降临,《枯木逢春》让他一举成名,他创立的“蔫哏”表演风格,也在全国范围内引起轰动。自此,他的事业发展如日中天,创造了无数经典相声作品。
然而,直到2018年,87岁的杨少华才终于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登上了央视春晚。而他参演的小品《为您服务》,更是成为整场晚会的收视率冠军。
虽然身体渐渐衰老,杨少华依然保持乐观。他有时会调侃人生:“都活到九十岁了,还能有什么顾虑呢?”他不仅继续享受生活,还通过与家人拍摄短视频来分享自己的喜好,甚至为一些产品代言。虽然有些人觉得这可能是在“炒作”,但他似乎并不在乎外界的评价。
杨少华的传世作品依旧在人们心中流传。他所经历的辛酸与传奇,也注定成为相声史上的一部分。他的一生,纵使争议不断,但无可否认的是,他在相声界的地位永远不会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