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耀华杨议逗你玩,郭德纲八风不动,别忘了相声为民!
今年79岁的侯耀华,作为侯宝林之子,和63岁的杨议——杨少华的儿子,一直是相声界和娱乐圈的焦点人物。近几个月,两位老先生可谓是风头无两,几乎吸引了所有媒体和公众的目光。他们之间的互动精彩纷呈:有泪水和笑声的碰撞,有针锋相对的言辞,也有深情的拥抱和和解。他们的表演可谓高潮迭起,仿佛走进了相声的戏剧化版本,甚至连貂皮和耍猴的场面也未曾缺席。吃瓜群众看得津津有味,乐在其中,甚至直到有些人觉察到,自己可能被两位“狐狸精”玩弄于股掌之间,然而这一切似乎并不妨碍观众的欢笑和欣赏。
不可否认的是,这两位年长的老先生依旧保持着敏锐的头脑,丝毫不显得老态龙钟。侯耀华谈吐清晰,思维敏捷,完全不像是一个年逾七十的老人。他心中明白,杨议拜入侯门之后,虽有不少质疑和反对的声音,但他深知,这样的争议若处理不好,可能会带来不小的麻烦。杨议则也心知肚明,自己的相声水平虽不错,但是否能够得到侯宝林大师的认可,仍然是一个难题。他心中虽然有信心,但也不敢自信地拍胸脯说一定能够获得认同。作为一位在网上带货的主力人物,他似乎更关心的是如何用流量带动更多的曝光。
经过这几个月的种种“操作”,两位老先生的直播间人气暴增,甚至连汪洋、谢雷、郑好,乃至两位天津的年轻相声演员也受益于此,获得了不少流量。不得不说,如今的郭德纲,依旧稳坐钓鱼台,任由别人如何借势,他依旧我行我素。对于他来说,流量早已不再是问题,因为他早已实现了财富和名声的双重收获,完全进入了大师的行列。从昔日被排挤、言辞犀利的非主流相声演员,到如今的高人气大师,郭德纲已不再是那个急功近利的年轻人。
然而,曾经濒临没落的相声,在过去的20年里重新焕发了生机。尽管如此,仔细观察,热闹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些问题。相声的热潮,现在无疑有些浮躁。各地纷纷成立相声社团,演员们或许并不精通“说学逗唱”,但似乎只要搭个舞台、凑齐几个人就能开展表演。随着饭圈文化的蔓延,许多相声演员被推向了明星的地位,但其中的内涵和水准却让人堪忧。
尤其是春晚的相声节目,几乎没有真正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有些节目的质量参差不齐,粗制滥造,如果不是现场观众的托儿们发出一阵阵“笑声”和“掌声”,可能在相声迷聚集的地方,这样的表演早已遭到冷嘲热讽。脱离了群众,脱离了相声的土壤,这些演员到底能维持多久呢?当年,天桥上相声演员们与平民百姓共同生活,彼此接触,才能创作出触动人心的好作品。如今,演员们身处上层社会,很少再接触普通人,他们的创作灵感已与百姓的日常生活脱节,难以创作出新的、具有生命力的相声作品。
曾几何时,相声演员们以嘴为生,观众好坏、笑不笑,完全决定着他们的生存。说得好,听众给钱,捧场;说得差,观众转身走人,谁也不留情。然而,现在的相声演员们,不管水平如何,出场费早已进了自己的腰包。虽然他们的钱袋鼓了,脑袋却似乎空了。这样的演员,不但不专心于自己的本职工作——相声创作,还时常为自己装出一副“拯救相声”的姿态,高喊“救救相声”。难道相声的困境真的是他们外部的原因造成的?不,正是这些人自己,才让相声逐渐失去了应有的魅力。
老前辈们常常告诫后辈,要多与群众接触,从百姓中汲取创作灵感。但今天的相声演员们却与群众渐行渐远,他们进入上流社会,享受着不再受“老百姓”的束缚的优越感。老段子可以随便搬出来重复一遍,而新的段子由于闭门造车、仓促制作,质量参差不齐,笑点寥寥无几。这些表演就像快餐一样,缺乏营养,无法满足观众的需求。
如今的相声表演,若细看,已没有什么核心思想,只是将几个不相关的笑话拼凑在一起。这种演出就像一个没有脊柱的躯体,怎能支撑得住?如果相声还继续这样走下去,未来的相声界恐怕会发生不可预测的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