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月牙儿》:母女接连沦为暗娼,揭开旧社会女人的隐秘和堕落
1935年,老舍创作的长篇小说《月牙儿》首次面世,这部作品不仅深入人心,而且在1986年改编为电影上映,迅速引起广泛关注。电影中的女主角月容,由宋丹丹出演,打破了她一贯的喜剧形象,深刻地塑造了一个年轻女学生因种种命运波折而堕落为暗娼的悲惨历程。影片的呈现使得观众更加直观地了解了那个旧社会女性的命运,而原著所描绘的情节更加凄惨、残酷,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小时候的月容并没有太多的玩伴,常常独自一人。她常常在外为生病的父亲煎药时,望着天上的月牙儿,心里默默将它当作唯一的朋友,这月牙成了她心灵的寄托。在她的童年记忆里,月牙儿从未显得如此冷酷,反而似乎是她内心深处的安慰。而随着年岁增长,月容在感化院度过的那些日子,也依然如此回想过去,月牙儿依旧是她唯一的安慰。
月容的父亲去世那天,随着母亲的痛苦哀号,月容知道,那个曾在她身边默默奉献的父亲,终于承受不住病痛的折磨离世了。年仅八岁的月容与父亲的感情并不深厚,因此在出殡的那一天,她只是默默地站在一旁,看着母亲泪流满面地抱住父亲的棺材,不愿让父亲就这样离开。但生活总是不等人,父亲去世后,月容母亲不得不独自一人抚养她,生活变得异常艰难。月容深知母亲的辛劳,却因为年幼而无力分担。
为了生存下去,母女俩只能将家中值钱的东西一件一件典当,但这种办法始终无法长久,最终家里所有的财物都被变卖殆尽。在那个封闭的社会环境下,女人的生存远不如男人,几乎没有机会可以依靠自己独立养活自己。月容母亲只能靠改嫁来为母女俩寻找一线生机。改嫁的决定,虽然带来了生活的改善,但也让月容的母亲遭到了周围邻里人不理解的眼光。在传统观念的束缚下,邻居们认为月容的母亲应当守寡,而非为生计而改嫁。然而,作为母亲,她做出了无奈的选择,并坚持带着女儿过上了相对较好的日子。
月容的继父虽然是个温和善良的人,将月容视如己出,给她购买了学习用品,还送她上学。月容感受到了继父的关爱,内心深处渐渐地也开始喊他一声“爸”。有了父母的呵护,月容在学校里勤奋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成为了班级里人人羡慕的好学生。然而,命运再一次无情地作弄她。继父的意外去世,打破了母女二人的平静生活,再次将她们推向了困境。月容的母亲不得不开始打零工,而月容自己也开始频繁出入当铺,家境变得更加贫困。
渐渐地,月容发现,母亲再也没有出门打零工,反而家里的生活条件似乎有所改善。她心生疑虑,却没有勇气直接向母亲提问。直到某天,放学回家的月容看到一个陌生男子从家里走出来,这一刻,她终于明白母亲在背后做着自己不敢直视的事——她竟然成了暗娼。月容的心瞬间沉入了谷底,无法接受母亲的堕落,她愤怒地逃离了家。
随着生活的逼迫,月容选择开始自己工作维生,成为一名餐厅服务员。尽管她在餐厅的工作充满艰辛,依然无法逃脱那些猥亵男人的骚扰。无奈之下,月容离开了餐厅,漂泊在大街上。此时,她与社会的隔阂日益加深,逐渐失去了生活的希望。在这时,一名看似温文尔雅的男人接近了她,月容在长时间的孤独与冷漠中,产生了依赖与情感,她最终与他发生了关系。然而,幸福的短暂幻想很快被破灭,男人的妻子突然找上门来,月容才发现自己不仅被骗了身体,也被骗了心。
无依无靠的月容最终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在社会的角落里生存,为了生活,她开始步入母亲曾走过的老路,成为了一个暗娼。月容的身上早已不再有曾经的书生气质,她开始越来越熟练地应对这种生活,而她也终于明白,母亲当初的选择并非没有苦衷。
月容的人生最终走向了悲剧,染上了性病,逐渐失去了吸引男人的魅力,被人抛弃。最后,她被送进感化院,彻底沦为社会的边缘人。电影的结尾,已经成为乞丐的月容与病中的母亲再次重逢,二人相拥而泣,凄凉的背影令人心碎。
在老舍的小说《月牙儿》中,母女俩的一段话深刻揭示了她们的困境:“我们娘俩儿就像两个人没人管的狗,为我们的嘴,我们得受着一切的苦处,好像我们身上没有别的,只有一张嘴,为这张嘴,我们得把其余一切的东西都给卖了。”通过月容母女的故事,老舍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将女性在旧时代为生存而不得不出卖自己的悲哀命运展现得淋漓尽致。月容在目睹母亲堕落的同时,未曾意识到她自己也会走上这条无可回头的路。
电影《月牙儿》的上映使人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残酷与不公。月容母女的遭遇,映射了无数底层女性在那样艰难岁月中的无奈和屈服。她们为生存而出卖自己,却又在这个社会中迷失。电影与小说通过细腻的情感刻画和压抑的气氛,引发观众对现实的深思与反思。
月容的命运和月牙儿的象征意义紧密相连。月牙儿虽高悬天际,光芒微弱,随时可能被一朵云遮蔽。它代表着月容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曾经的天真与希望,终究在命运的重压下消逝。正如那些底层人民,在这个社会中不断挣扎求生,最终却只能任由命运的潮流将自己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