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侦探·拾光季》收官,“跨界”普法未完待续
近日,芒果TV推出的互联网普法教育推理节目《大侦探·拾光季》收官,面对“感谢一起走过十年”的全网表白,就像大侦探家族成员们在本季开始时所说,这档节目正在成为成员与观众共同的“理想地”,并因此实现了对观众的超高黏性以及节目的“长青”属性。
这一季的《大侦探》涉及案例更有当下性,包括“大侦探合议庭”的普法讨论也在剖析法理之外,有更多入情入心的共鸣发言。最终,这些议题与真实案例相关联,通过“大侦探合议庭”上与最高人民法院法官们的深度探讨,实现面向观众最直观、现实的普法案例分析,形成以案析法、以案普法的“推理+普法”的综艺新形态。
优秀的作品属性是绕不过去的一环,无论是一个个被观众戏称“癫本”、大胆的超现实设定,还是“甄氏家族”“老舅水”等出圈名梗,都成为观众印象深刻的观看记忆。当《大侦探》走到第十个年头,节目依然保持着这样的作品气质与创作热情,并在故事题材和表现形式上进一步升级创新,观众获得的已然是一种基于内容共识的默契和期待。
《大侦探》的嘉宾群像一直以来有“内娱最难塌房的群像”之称,一是真实感,虽然在扮演不同的角色,但嘉宾们敢说敢玩、抛梗接梗十分默契,十年历程中诞生的诸多细节,早已成为观众心中随时可以倒背如流的“知识点”。十季节目也没有绝对的固定人员设置,每个嘉宾都是侦探群像的组成部分,本季“老玩家+新鲜阵容”的设定下,魏哲鸣、孟子义、徐艺洋等新成员也能快速融入,成为节目群像的一部分,甚至在与老成员的碰撞中制造不少新的名场面,《大侦探》以极大的包容度,让每一位玩家不仅在团队中闪闪发光,在各自领域也始终熠熠生辉。
以价值共鸣为地基,以极佳的观看体验为梁柱,《大侦探》用十年的时间建起了坚实的内容品牌和市场基本盘。而在此基础上,这个综艺IP还在不断激活更多场景,与观众建立更多元、更紧密的交互式陪伴体验。在节目播出之际,芒果TV还举办了一系列线上、线下活动。其中,节目联动中国邮政开启的“大侦探拾光信箱”活动,活动期间观众可以给“大侦探宇宙”里的任何一位成员写信,倾诉自己的想法、感受,以及对节目的建议;而侦探们也会在节目中认真阅读并分享观众的来信,打破时空限制地与观众直接交流。观众对节目的反馈与喜爱,构成了这片“理想地”的最后一环,进一步丰富着这栋大厦的细节,让这个IP走得更远、更稳。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祖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