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陈凯歌和章子怡,熟悉的窒息感!
《演员请就位》第三季,停播了好一段时间,最近终于重新上线了。停播的原因是什么?复播的背后又有何缘由?这些似乎没有明确答案。可以说,复播后的节目,看起来少了不少导师那种“犀利点评”,也许是因为停播期间,节目做了删减这些犀利部分吧?
不过,只要多看一会儿,就能感受到那股熟悉的“窒息感”。以前我看这个节目时,常常觉得难以呼吸。它带给我一种“霸凌”的感觉,导师们以他们至高无上的地位,毫不留情地践踏演员的尊严。尽管一些演员的表现确实不尽如人意,但那种咄咄逼人的批评方式,还是让我觉得“窒息”。
至于“窒息”的原因,我在之前也多次提过,我认为节目以无情地打压演员的尊严来取悦观众,这样的内核非常可怕。再者,文无第一,表演本应有多重解读空间,导师们的评判标准是否过于狭隘?有些表演,即便导师亲自上场,未必能做到完美演绎。
例如,吴镇宇和于佩尔的那场示范戏,我虽然很喜欢吴镇宇,但不得不说,他们的表现并不算好。即兴表演总有很多“瑕疵”。再比如这一期,章子怡和吴镇宇的示范戏,我也觉得有些失望。一方面,两位演员的表演痕迹太重,另一方面,如果我较真的去看细节,章子怡在演绎上还是有些不足——比如,吴镇宇的角色是外卖员,他应该换件衣服,因为穿着工作服,别人很容易就看出他的身份。
我始终认为,靠“即兴表演”来筛选演员,实在太单一了。再加上,导师们营造的那种紧张氛围,确实容易让演员陷入“窒息感”,导致他们的思维一片空白,无法自由发挥。
人们常说,“批评不自由,赞美无意义”。那如果批评过多,难道赞美就更有意义吗?《演员请就位》第三季的舞台,难道就不能有一些赞美吗?非得把演员批得体无完肤?非得全是犀利的批评吗?
接下来,简单聊聊这一期的几位演员面试表现。白凯南的表现平平,刘胤君的演绎缺乏生活感,特别是和妈妈打电话的那一幕,他一上来就哭,这样做反而让妈妈更担心。方力申表现一般,他曾经是大制作的男主角,现在似乎有点沦落了。刘品言的表演则显得相对正常,她的考题较为简单。廖慧佳则像把节目当成了《好声音》,一直讲自己的悲惨遭遇。正如章子怡所说,过度暴露自己的苦难,会让导师难以客观地评价演技,因为人总有怜悯心,评价时会带点同情。
刘家祎和钟丽丽,显然是节目力捧的对象,背后可能有资源支持。他们的表演看起来不像即兴,反而有些彩排过的痕迹,估计他们早就知道考题。而钟丽丽在《无限超越班》也有出现,真是挺忙的。
至于吴施乐,她的待遇就没那么好,明显表现出紧张,可能没有预先知道考题,这也能理解。毕竟导师们的气场太强,大多数人都很难正常发挥。而且,正如前面所说,章子怡示范时,她的表演也并不完美。
戴向宇的表现也算平庸,他认为自己并非即兴表演的演员,所以表现得不够理想。章子怡反驳了他说,即兴表演是演员的基本功。其实,我不太认同章子怡的看法。好的作品是需要打磨的,难道好的演技就不需要打磨吗?如果一切都要求即兴表演,那岂不是放弃了排练和剧本的精心准备?
即兴表演只是表演的一个维度,不能单凭此来衡量演员的专业水平。接下来的演员表现我就不一一赘述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要求演员演绎“多重人格”的环节,有的演员需要展现人格的微妙转变,而有的则要求演不同的“人物”。这种标准前后不一,实在让人费解。
好了,以上就是我的看法,我是桃花岛浪人,文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