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好的人生》一个人面对异性的示好和排斥到底有多麻木
当我看到胡曼黎在面对薛晓舟表白时那惊愕的神情,才恍若悟到,原来她丈夫对她的厌弃已持续三年,而她却全然不知。在最后一集中,发表获奖感言时,她回顾了自己为什么投身保险行业,竟然是因为她意识到自己有着一种独特的能力:能够迅速与他人建立起融洽关系,换句话说,就是个社交达人。照理说,社交达人应该能够敏锐地捕捉到他人的情绪与需求,迅速做出相应的调整。然而,胡曼黎的这种“特殊能力”似乎仅限于她的职业生涯中,面对丁致远明显的厌恶和排斥,或是薛晓舟的热情示好,她似乎都毫无察觉。
真的是有女人能够如此麻木地对待他人对自己的情感吗?而她还是一个在处理他人家庭和情感纠纷时游刃有余的聪慧女性。胡曼黎在开导他人的时候,俨然是一位心理大师,能够精准地洞悉他人内心的渴望。正因为她强烈的共情能力,才使她与客户之间建立了深厚的信任。然而,当涉及到自己的情感问题时,她却显得异常迟钝。比方说,她可笑地被动离婚,但这段耗尽她心力却以惨淡收场的婚姻似乎并未让她悲伤。相反,离婚后前夫的悔恨反而让她默默感动,仿佛她的价值终于得到了认同,甚至不自觉地留下泪水,她的情感反应也未免显得过于迟缓。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或许是高敏感人群在处理外界刺激时需要更多时间,深度分析所带来的情绪源头。然而,更可能的是,突如其来的变故启动了她的心理防御机能,而她的滞后反应其实是一种在创伤后保护自己的应激模式。这还情有可原,但对于另一半的厌恶失察却可能是自我关注过度,忽略他人反应的一种表现,或者是潜意识中回避可能损伤自尊的“无意识防御”。对于被厌恶的感受,身旁的她真的缺乏经验与感知;然而,在面对薛晓舟的喜爱时,她身边的朋友们都已察觉,观众也一目了然,她却依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毫无察觉。
真有可能对一个人的爱慕目光和肢体语言如此“撒谎”吗?和自己同住一屋檐、每天上班的异性对自己抱有情感,竟然难以觉察到如此微妙的情绪吗?《蛮好的人生》的情感戏真是让人无奈,薛晓舟竟然没有察觉到谈了多年的女友已经下定决心要离开,而胡曼黎却对与之有十多年婚姻的丈夫早已与他人暗中交往的事实毫不觉察。同样,薛晓舟没有注意到吴雅眼中的光芒消失,而胡曼黎也未曾察觉到薛晓舟眼中的星辉闪烁。
其实,这对年龄差距较大的“师徒”一起奋斗的设定本是极好的,却偏偏加入了意料之外的感情戏,令整部剧的氛围瞬间变得令人厌倦,仿若胡曼黎发现薛晓舟的情感时的失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