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3岁丧父,吃姐姐奶水长大,成名后买房报答8个兄姐
于和伟的故事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励志电影,真真实实地在生活中上演。想象一下,他的童年是一幅充满苦涩与温暖交织的画卷。1971年,于和伟在辽宁抚顺的一个贫困家庭中降生,家里的11口人生活得极为艰难。父亲在他三岁时突发心脏病去世,重担自此落在母亲一人肩上,她靠卖烤红薯勉强维持生计。
于和伟的母亲由于年纪较大而生下他,奶水供给不足,幸运的是大姐用自己的乳汁抚养了他。这份亲情,如同冬日里的阳光,让他感受到生活的温暖与希望。为供他上学,兄弟姐妹们纷纷选择辍学打工,甚至五姐为了筹集学费,卖掉了自己孩子的钢琴。于和伟曾回忆道:“我能上学,全家都是用生命在为我换机会。”
尽管演艺之路荆棘密布,于和伟并没有退缩。1992年,他凭借着全家凑来的72元,顺利考入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的他在演艺圈摸爬滚打多年,虽然一直未能如愿大红大紫,却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他跑过龙套,演过配角,甚至曾遭遇导演质疑“长相普通”。但他从未放弃,始终如一地努力提升演技。终于,2010年,他在电视剧《新三国》中饰演刘备,一场意外的“庆功宴蹦迪”戏把他推到了风口浪尖,声名大噪。
一旦成名,于和伟没有忘记那一度支持他的家人。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为八个哥哥姐姐买了房子,这种知恩图报的精神在如今浮躁的娱乐圈中显得极为珍贵。他依然保持简朴的生活方式,时常回到老家,帮助三哥卖包子,与五姐一起包饺子,享受家庭的温暖。
现在,于和伟被称为“叔圈顶流”,他的魅力不仅在于那副自带威严的气场,更在于他对生活的热爱和深厚的家庭情感。在新剧《暗夜深海》中,他从现代刑警变身为1949年的潜伏特工,细腻入微的演出让人印象深刻。他对自己身材的管理可谓教科书般的标准,常常在凌晨收工后去健身房锻炼,脸上的皱纹中透着一种不屈的精神。
于和伟的故事,展现了一个从泥土中崛起的真实人生。他用行动诠释了“寒门贵子”的责任感,也让我们意识到成功后回馈的重要性。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叔圈”中,于和伟凭借自己的坚持和努力,真正成为了“叔圈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