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路演哭惨被骂上热搜,哭诉粉丝再这样我就和沈腾终止合作
文/小尼说剧
五一档期,一部名叫《水饺皇后》的电影异军突起,凭借马丽的演出,短短5天便吸金2亿票房,直接将漫威新片甩在了身后!不过,这部聚焦湾仔码头创始人创业史的香港合拍片,观众的评价却分成了两派。有人边哭边称它为“国产传记片的巅峰”,也有一部分人直接开骂,“这简直就是一部比电视剧还假的广告片。”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票房如此强劲、剧情争议不断,还有马丽的转型表演,这部片子到底值不值得一看!
这部片能爆,确实也占了不少便宜!
首先,题材的选择非常精准——五一劳动节档期“打工皇后逆袭”的故事,打工人自动入戏;其次,马丽的转型演技成了话题焦点——喜剧女王突然挑战苦情戏,包饺子能不能憋住不笑成了全网的看点;再者,这部片还是一部合家欢电影,爸妈带着孩子来看励志故事,影院几乎变成了一个巨型“饺子馆”。
然而,影片的后劲却明显不足!
当漫威大片上映后,年轻观众迅速消失;而宫崎骏的经典动画再度重映,吸走了不少文艺青年的注意力。更糟糕的是,网络上的吐槽声越来越大:“每次看到马丽包饺子,就不自觉想起《夏洛特烦恼》,简直出戏!”
导演刘伟强(曾执导《无间道》)这次明显栽了跟头!
影片的前半段有几处堪称封神的镜头——马丽在零下5℃的环境下包饺子,冻得手裂了,指甲缝里全是面粉;在香港贫民窟,母女俩分享一碗清汤面,筷子都不敢出声;山东母亲追着火车塞饺子的情节,眼泪直流。这些细节让人动容,堪称哭点满分!
但到了后半段,情节却突然变得离谱——前一秒还在菜市场躲城管,下一秒就和日本商人谈亿万生意;所谓的“水饺国际大赛”,拍得像极了超市促销广告,评委们咬一口饺子就集体高潮;更荒唐的是,反派一直靠吼叫来制造戏剧冲突,结果最后却莫名其妙地“洗白”送温暖。网友们调侃:“以为是《中国合伙人》,结果其实是《舌尖上的湾仔码头》!”
马丽的转型,到底算不算成功?
成功一面是,马丽确实下了不少功夫:为了演活底层妇女,素颜出镜,全程驼背,包饺子的手法甚至比专业厨师还熟练;她的哭戏表现也极为真切,青筋暴起,眼神凌厉,完全看不出“马冬梅”的影子。
但另一面也充满了尴尬:她饰演的山东大妞,讲着一口浓重的东北话,完全不符合角色设定;与惠英红对戏时,惠英红的一举一动都秒杀她,尤其是那次惠英红掐烟的动作,直接让她成了渣;最糟糕的是,台词“我要让全世界吃到中国水饺”喊得实在太尴尬,几乎能让人缩到座椅底下。
相比之下,香港的老戏骨们表现得相当抢眼!
惠英红饰演的包租婆,穿着人字拖骂街也能拿影后;吴志雄饰演的恶霸,简单的纹身动作都能让人忍不住想报警。
这部片的优点虽然有,但硬伤也同样明显!
片中1978年湾仔码头的复原做得相当到位,霓虹灯、塑料花、格子地砖,简直让人怀疑导演偷了王家卫的滤镜;编剧写的母女情深线,也足够动人,香港导演拍出来的市井气息也很浓烈。
但问题也不小:作为男导演的刘伟强,显然不擅长拍女强人的故事。电影里的“孩子生病男人跑路”这三板斧,简直让人看了想笑;而现实中湾仔码头早已被日本资本收购,影片却一味强调爱国情怀,网友们纷纷吐槽:“吃着日本控股的饺子,还喊什么民族情怀?”
合拍片不是把普通话和粤语硬凑在一起就行,文化细节才是关键。
总之,影片告诉我们,打工人的困境绝不是多包几个饺子就能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