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玉笙的坎坷人生:六个月被卖、儿子早逝、孙女成晚年依靠

2025-05-08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1984年,林汝为正忙于将老舍的经典作品《四世同堂》改编成电视剧,但在寻找能演唱主题曲《重整河山待后生》的合适人选时,绞尽脑汁。

一支30多人的西洋大乐队得知林汝为找到了完美的人选,都满怀期待,等着录音当日能见到一位如歌星般的亮丽人物。大家心里猜测,这样一首宏大的歌曲,肯定需要一位外貌与嗓音俱佳的歌手来演绎。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当大家期待的目光都聚焦在录音室门口时,走进来的是一位拄着拐杖、头发已经花白、看起来瘦弱的小老太太。众人面面相觑,心里不禁暗想:“这位老太太怎么可能唱得出这样的歌呢?”

一些伴奏的乐手显得有些不耐烦,似乎觉得这段录音会浪费时间。但就在老太太开始唱的时候,她那响亮的嗓音和充沛的气力立刻让所有人惊呆了。

她的歌声震撼了整个录音室,大家纷纷鼓掌,乐器手也用乐器发出节奏,录音室里瞬间充满了热烈的掌声。

旁边的骆玉笙被这一场景吓得不轻,连忙去问导演:“是不是有什么大人物来了?”

林汝为笑着回应:“不,大家的掌声是给你鼓的。”

这首歌在剧集播出后迅速成为经典,横扫海内外,也让年轻一代了解到了名震一时的“金嗓鼓王”——骆玉笙的传奇故事。

她生于旧社会,幼年被卖,却凭借一副无与伦比的嗓音走红,却也经历了青帮头子的强占、家庭的不幸以及舞台上最黑暗的岁月。面对丧夫丧子的痛苦,骆玉笙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精彩。

1914年,年仅六个月大的骆玉笙被卖给了江湖艺人骆彩武,尽管年纪尚小,她却已经开始在舞台上帮忙配合戏法。

在“大世界”这个热闹的地方,骆玉笙展现了过人的唱戏天赋,几天后便能开始唱戏了。她那时只有4岁,但由于声音成熟,赢得了“小怪物”的外号。

每当演出结束,总会有观众给她赏钱,从铜板到洋钱都有,但她年幼无知,总是买糖果去吃。而她的养母每次都对她大发雷霆,责问她为何不拿洋钱,骆玉笙惧怕得直发抖。

5岁时,她被养母命令去锅炉房打水,结果因为水缸太高,她不慎跌入水缸中,幸好有人经过救了她。回家后,她被养母用鸡毛掸子狠揍一顿,这一顿打让她生病卧床三个月,直到养父带来的一味土方才将她治愈。

这些惨痛的回忆,每当她看到孙女和孩子们玩耍时,总会让她不由自主地露出悲伤的神情。

“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唱着长大的。”

在那个年代,骆玉笙几乎整日生活在饿肚子、挨打的困境中。7岁那年,她跟随养父在汉口唱戏,虽然只是个孩子,但她的嗓音却让在场的人都惊叹不已。她表演时的二黄清唱以及后来接触的京韵大鼓,都让她逐渐找到了自己的艺术道路。

骆玉笙的成名经历,充满了艰难和挑战。她曾因个子矮小而无法找到合适的搭档,但她凭借才华和坚持,最终成为了京韵大鼓的代表人物。

1931年,在养父骆彩武去世后,她为了纪念养父,更换艺名为“小彩舞”,正式投身京韵大鼓。经过三年的摸索,骆玉笙得到了京韵大鼓名家刘宝全的指点,并在天津崭露头角,迅速名声大噪。

当时的骆玉笙不仅受到了同行的认可,甚至连刘宝全也感到她的实力不容小觑。

然而,生活对骆玉笙并不总是温柔。她生活在旧社会,卖艺人的地位低下,甚至时常遭遇流氓和不公正的待遇。有一次,她为韩国某局长庆生演出时,由于迟到被指责,这场丢脸的事件让她只能默默承受。

但无论遭遇多少困境,骆玉笙始终未曾放弃自己的艺术追求。她的京韵大鼓演绎风格鲜明,逐渐成为民间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形式之一。

最终,骆玉笙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成为了受人尊敬的艺术家,走到了人生的巅峰。直到她遇到了命运的最后一次打击——失去了挚爱赵魁英。

即便失去了至亲,骆玉笙依然没有屈服命运,继续坚持自己的艺术事业,直到晚年,她依然在努力推动京韵大鼓的发展,担心这一宝贵的艺术形式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2002年5月5日,骆玉笙因呼吸系统衰竭在天津去世,享年88岁。她的去世让无数人惋惜,但她留给世人的艺术财富却永远不会消逝。

她一生经历了无数波折,却始终坚持自己的艺术信仰,成为了真正的艺术家典范。骆玉笙不仅是“金嗓鼓王”,更是跨越时代的艺术英雄,她的故事将永远激励后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