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宅门这些细节深藏导演郭宝昌的深刻用意,全部看懂的没几个

2025-05-05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大家好,我是玲姐,专注于影视剧评论。别忘了点击右上角“关注”,接下来我将持续带来《大宅门》的原创剧评。今天,我们迎来了第118篇哦!

如果你也喜欢这部剧,别忘了一起留言讨论哦!

《大宅门》是导演郭宝昌根据自己在大家族中生活的真实经历,再加上前人的故事创作的。很多喜欢这部剧的朋友们应该知道,由于宝爷在影视圈的影响力,这部剧不仅汇聚了陈宝国、斯琴高娃、刘佩琦、何赛飞、蒋雯丽等一大批明星演员,甚至连中国电影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如张艺谋、田壮壮、何群等也参与了演出。这样强大的阵容在中国影视圈中实属少见。

而剧中有一位演员演绎了两个角色,你能发现他是谁吗?他就是扮演少年白景琦的王兵。早在2000年他参演《大宅门》时,还是一个小学生。在试镜时,小王兵面对镜头毫不紧张,大家都说这个孩子天生适合演戏。就这样,王兵成功进入剧组。

他不仅记性好,还在与其他演员对戏时,连对方的台词都能念得出来,甚至有时让郭导又气又好笑。尽管年纪小,但他理解能力非常强,导演一说戏,他马上就能领会,演得也很快过关。王兵把叛逆又机灵的小白景琦演得惟妙惟肖,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到了2002年,《大宅门》的第二部时,王兵再次参演,这次他饰演了少年李天意。其实,选择他继续出演李天意,导演郭宝昌有着特别的用意。因为李天意的原型正是郭宝昌本人,而白景琦的原型是他的养父,一位影响他一生的世纪老人。

在剧中,七爷总是嫌弃宅门里的子孙们没出息,唯独对李天意赞不绝口,认为他比白家所有子孙都强。李天意刚到宅门的那些年,七爷尚且耳聪目明,他那份英雄气概让李天意敬佩不已。于是,少年李天意和少年白景琦由同一个演员演绎,凸显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感情——虽然没有血缘,却更胜亲情。

仔细看的观众可能还会发现,在《大宅门》片头的最后一幅水墨画中,画着一位男子低头跪在大宅门前。网上有不少解读说,那是郭宝昌因为将家丑公之于众,向宅门族人请罪。其实,这种解读是错误的。

郭宝昌在自己的自传《都是大角色》中明确指出,他的原话是:“我没必要向宅门族中人请罪,也无罪可请。任何一部描写人物的作品,人物大多有原型,但一旦成了文艺作品,人物与原型已经脱离。那一跪,是向我的母亲认罪,感谢她,也希望能有勇气反思。”他表示,这种自省或许显得自私,但总好过死不认错。

剧中的李天意,随着年龄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与养母香秀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分歧。养母想要的是一个能为她顶门立户的儿子,而李天意却渴望脱离大宅门,追求自己的“进步”。尤其是李天意对养母一再逼问“你错了没有”,那种紧张的气氛让人无法呼吸。最终,他伤透了养母的心,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大宅门。

而现实中的郭宝昌与养母的关系也是在70年代初因为种种矛盾变得疏远,后来他远赴广西。尽管养母多次千里迢迢来看望他,但母子之间的隔阂始终未能消除。养母去世前留下的三字遗言是“无牵挂”。当时,郭宝昌辗转两天两夜回京,却未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

直到后来,郭宝昌才深刻理解了养母的心意,体会到她在大宅门中的孤独与辛苦,也明白了为何养母如此反感他写家族的故事。养母曾说,不希望死后在人间留下痕迹,但郭宝昌没有听从,她的一番话也成为了他心中挥之不去的痛。最终,他决定将这部《大宅门》作为对养母的一种怀念,作为一种祭奠,感恩她的养育之恩。

所以,片头那幅水墨画中跪在大宅门前的男人,实际上是郭宝昌自己。他是在向自己的养母赎罪。

如果你也喜欢《大宅门》,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讨论!

(玲姐原创,抄袭必究!)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