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标近50倍!姐妹俩双双中毒,只因用了同款护肤品!
(来源:菏泽食品药品安全)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但追求美丽的同时
千万要警惕“美丽陷阱”
近日,浙江一对表姐妹
在美容院购入一款
“高效美白祛斑霜”
使用后,身体先后出现异样
↓↓↓
️事情是这样的
34岁的小金和35岁的小郑是表姐妹,平常一直很注重皮肤保养,定期在同一家美容院做护理。今年年初,美容院推出了一款️“高效美白祛斑霜”,姐妹俩心动购买,并按照美容师的指导每天使用。
“效果出乎意料的好,用了一段时间后皮肤的确白了很多。”
两人起初还很兴奋,但接连出现的身体异常让她们意识到事情不妙。
️无故下肢浮肿、出现泡沫尿
“开始是两条腿肿了起来,按一下还会凹进去,后来脸也变肿了,小便还有很多泡沫。”
小金的身体先发出了警示,无征兆出现了水肿和泡沫尿,她立即来到义乌市中心医院就诊。
医生为小金完善检查,️尿常规显示尿蛋白4+,说明大量蛋白质从尿液中流失,这是极为不正常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竟高达7234mg,按照国际标准,健康成人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应该在150mg以内,️近50倍超标!
一系列检查提示小金存在肾脏滤过功能受损,考虑肾病综合征的可能。
可结合既往病史,小金并没有常见肾脏病,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也都很健康。肾内科医护人员一边为小金对症治疗缓解症状,一边尽快寻求病因以便采取针对性治疗。
没多久小金的姐姐小郑也出现了泡沫尿的情况,来医院一检查,同样的尿蛋白4+,️24小时尿蛋白定量更是高达9030mg。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姐妹俩同时出现肾病综合征呢?
此时,小郑格外“白皙”的脸色引起了肾内科主治医师朱旭庆的注意。
经过再次询问,果然姐妹俩️在同一家美容院使用过同款美白产品,“元凶”找到了。这是️典型的汞中毒,并继发肾脏损害的表现。
“当紫外线刺激皮肤时,黑色素细胞会启动天然保护机制,催化酪氨酸转化为黑色素,使肤色加深以抵御伤害。然而某些劣质美白产品却利用汞离子(Hg²⁺)‘劫持’了这一转化过程,强行占据酪氨酸酶活性中心的铜离子,减少黑色素沉积,实现皮肤‘美白’。”
肾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瞿立辉说,小金和小郑️使用的美白产品可能含有超标的汞化合物,长期使用导致毒素在体内积累,引发中毒。
弄清楚病因后,肾内科立即安排姐妹俩进行了驱汞治疗。
在接受了一个多月的治疗后,最近一次复查,两人各项指标已经恢复了正常。
科普多一点
汞俗称水银,是一种常见的有毒重金属,在人们的生产和日常生活领域有着广泛用途。
最常导致生活性汞中毒的多见于使用含汞偏方的药物、美白产品或者误服含汞的化合物。
长期接触汞会损害肾脏、神经系统和皮肤等多个器官,症状多表现为:
️皮肤
皮肤苍白、灰暗(“汞面容”)、色素沉着或脱失、角质层增厚、脱皮;
️肾脏
泡沫尿(蛋白尿,提示肾功能受损)、严重者可导致肾病综合征甚至肾衰竭;
️神经系统
手抖、肌肉无力、记忆力减退、失眠、情绪异常(易怒、焦虑);
️其他危害
口腔炎、牙龈出血、消化系统紊乱(恶心、腹泻)、孕妇接触可导致胎儿畸形。
️瞿立辉提醒
汞中毒后,由于其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很容易出现误诊、漏诊的情况。患者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面色苍白、泡沫尿、乏力等症状,且近期有使用美白产品的情况,务必及时就医检查,并向医生说明!
在此提醒各位爱美人士
↓↓↓
日常使用化妆品、护肤品等
一定要选择正规渠道购买
避免购买无生产信息、无成分表的
“三无”产品
警惕“速效”宣传
在买买买的同时
也要随时关注化妆品抽查信息
近日,国家药监局发布
关于️10批次化妆品检出禁用原料的通告
通告显示
这10批次化妆品不符合规定
检出《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
中规定的️禁用原料
涉及️洗发水、护唇膏、保湿霜等产品
快来看看你买过没
或者你的购物车里面有没有
更多详细信息
可
根据相关规定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
江苏、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
对上述不符合规定化妆品
涉及的注册人、备案人、受托生产企业等
️依法立案调查
各省(区、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责令相关化妆品经营者
️立即停止经营上述化妆品
发现违法行为的,依法严肃查处
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机关
再次提醒广大消费者
要通过合法、正规渠道购买化妆品
索取并保留相关消费票据
以便维权
如发现疑似违法产品
请及时拨打12345投诉举报!
如何辨别和购买合法合规的化妆品
请查收这份化妆品消费提醒
↓↓↓
️购买合法合规合格的化妆品
️1
️查询产品信息
️2
️查看产品标签
️3
️关注官方通告
️4
️保存购物凭证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化妆品
️1
️线下渠道购买
️2
️线上渠道购买
️减少化妆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1
️警惕虚假宣传
️2
️正确使用化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