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崛起!青岛十区市一季度大比拼

2025-05-16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青岛北部区域,终于扬眉吐气。

在青岛公布一季度经济运行成绩单后,各区市一季度“成绩单”也已陆续发布。截至4月30日,除市南区、李沧区、西海岸新区外,其他7个区市悉数披露相关数据。

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是,位于青岛北部区域的城阳区、即墨区、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集体起势,其中城阳(6.8%)、即墨(6.3%)、平度(6.2%)以及莱西(6.6%)不仅跑赢全市大盘,且增速悉数“破6”。

此外,胶州首度在一季度经济总量突破400亿大关,同样为全市经济增长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北部五区市中,一季度表现最亮眼的是城阳。

经过前些年的蛰伏,此番城阳一举摘下6.8%的高增速,高于全市大盘0.9个百分点,在目前已公布数据的7个区市中,位居榜首。

其实,城阳完成“深蹲起跳”有据可循。

从显性的数据表现上看,城阳区在经历前些年的失速之后,自去年一季度开始,逐渐追近全市大盘,上半年已与全市大盘持平,并从三季度开始,跑赢全市大盘。

此番大幅跑赢全市大盘,可以视作城阳近年来强劲增长势头的延续。

而从隐性的产业结构来看,经过这些年的布局,城阳区产业结构已从轨道交通的“一业独大”转为轨道交通、集成电路、绿色能源、空天和低空的“四轮驱动”。

客观来说,城阳区近两年落地了不少优质项目,例如写进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的物元先进封装项目,可以弥补国内芯片先进封测技术的缺口;储能领域,城阳区用半年时间引进国内储能电池头部企业鹏辉能源,项目总投资超百亿;此外还有瑞幸咖啡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等“明星”项目。

如今,这些项目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产值。今年一季度,城阳区二产增速高达10.9%,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5%,表现亮眼。

而与产业起势相呼应的是,城阳在科创资源集聚上同样表现不俗。

去年,康复大学实现招生,首批招收300名本科生,今年康复大学在原有5个专业基础上,新获批神经科学、生物材料、智能医学工程3个专业;备受关注的海都科教园项目已于去年开工建设;另据城阳区政府工作报告显示,今年城阳区还将启动哈工大(威海)青岛创新发展基地首开区建设,并将规划建设哈工大“一校三区”产学研基地。

因此,当产业和科创同频共振,城阳此番增速领跑全市,便也顺理成章。

除城阳外,北部区域的另一个惊喜来自于平度和莱西。

平度此番跑赢全市大盘,是继2022年一季度与全市增速持平之后,首度跑赢全市大盘,“黑马”姿态尽显。

而2024年增速还位居十区市第9位的莱西,此番则录得6.6%的高增速,在已公布成绩单的7个区市中,高居第二位,反弹势头尤为强劲。

深究平度和莱西的起势,有一个共同点——投资亮眼。

以平度为例,今年一季度,平度固投增速达4.6%,高于全市0.3个百分点。在此背后,平度对于项目一以贯之的重视尤为关键。

2月18日,平度举行2025年重点项目春季集中签约暨人才联合培养实践基地揭牌仪式,这是平度连续第三年开春聚焦重点项目集中签约。

作为青岛最大的发展腹地,平度正通过对于项目的进一步聚焦,持续兑现自身发展潜力。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年落地平度的项目,不乏大手笔。

总投资50.7亿元的青特智能制造产业园,先后入选今年省市两级重点建设项目名单,项目不仅投资规模大,还具备发展业态新、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等特点。

平度的起势证明了,一个地方发展只要找准比较优势,并能够坚定不移地沿着正确的路径前行,一定会收获成效。

更进一步来说,去年平度950.13亿元的经济总量,距离千亿GDP门槛仅有一步之遥,接下来如能延续一季度“开门红”的良好态势,青岛“千亿区市”版图有望在今年年底继续扩容。

最后,还想再说说胶州。

作为“青岛第二区(市)”,胶州一季度实现经济总量409.15亿元,首度在一季度突破400亿元大关。

客观来说,胶州实现这一突破并不容易,充分体现自身发展韧性。

当然,对于胶州的评价,并不能只局限于一时,而是要站在更长的时间维度中,看待其发展。

尤其是在当前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且山东和青岛纷纷提出要“稳外贸”的背景下,坐拥上合示范区这一“国之重任”的胶州,作用和价值将愈发凸显。

日前,山东省委书记林武在《学习时报》发表的署名文章中提出,要加强与日韩深度合作,拓展与东盟、中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务实合作,持续提升上合示范区发展能级和影响力。

作为全国唯一面向上合组织国家开展地方间经贸合作的国家级平台,上合示范区之于对外开放的重要性无需赘述。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扩能提质的若干措施》,提出要加快推进上合示范区扩能提质,进一步深化上合组织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间地方经贸合作。

这一外部利好,后续将为胶州发展带来更多助益。

而当北部区域能够突破发展瓶颈、强势崛起,青岛整体经济格局也有望进一步重塑。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