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祕书长究竟怎么选出来的,联合国祕书长是怎样选出来的?
司马刀剑的回答:
1.产生办法:根据《联合国宪章》,安理会在提名联合国祕书长新任人选后,将通过联合国大会的认证程式选举出新任联合国祕书长。
联合国祕书长的产生遵循这样的过程:首先在现任祕书长卸任前各参选国首先向世界各国通报推人,然后根据通报名单,在经过由五个常任理事国在内的联合国安理会讨论,并获同意的情况下,然后提交到联合国大会,由联合国所有成员国共同投票,获票最多的人,当选下一届联合国祕书长。
2.产生的原则:
(1)地区轮任。即祕书长人选每十年各大洲轮换一次,可以连选连任。
(2)小国优先。联合国祕书长产生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五大常任理事国(中国、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不得参加联合国祕书长的竞争。
(3)唯才是举 。祕书长候选人必须有能力,有威望,处理问题能力强,必须懂英语和法语。
(4)大国一致。五大常任理事国在祕书长选举中至关重要。如果五国有任何一国反对,候选人就不能当选,就要重新投票。
️联合国祕书长是怎样选出来的?
茶墨轩主的回答:
通常情况下,联合国祕书长人选实行区域平衡,由各大洲轮流推选。主要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欧洲,每10年在各洲轮换一次。
提名候选人的国家必须正式向世界各国宣告,然后获得包括中国、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五常」)在内的15个安理会成员国的同意,再经过无数轮多边、双边会谈、磋商、角逐和利益交换后,方可推荐到联合国大会上,由191个成员国共同投票决定。获多数票者当选为联合国祕书长,任期5年,可以连任。通常的规则是,祕书长候选人不得来自「五常」国家。
联合国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则,就是联合国祕书长不仅要会说英语,还必须会说法语。此外,联合国祕书长候选人还要擅长外交,当选时年龄一般不超过40岁。
热心网友的回答:
联合国祕书长及其产生
联合国祕书长是联合国祕书处的首长。祕书处由在联合国纽约总部和世界各地工作的全体国际工作人员组成,从事联合国各种日常工作。祕书处为联合国其他主要机关服务,并执行这些机关制定的方案与政策。
祕书长有权力把自己认为威胁到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事宜提交到安理会,以便引起注意。
祕书长由大会根据安全理事会的推荐任命,任期五年,可以连任。祕书长人选必须得到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的一致同意。其次,根据惯例,联合国祕书长原则上要在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之间轮流产生。
这种轮换一般是10年一次。
提名参选的国家必须首先向世界各国通告,然后在安理会讨论并投票之后,名单才被推荐到联合国大会,由所有联合国成员国投票决定。按规定,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公民不得担任祕书长一职,但获得常任理事国的首肯是当选联合国祕书长的必要条件。
参考资料
热心网友的回答:
联合国祕书长的产生办法:首先由安理会投票选出候选人,一般提出一人。其中五个常任理事国有否决权,然后将候选人名单提交联合国大会表决通过。联合国祕书长一般有第三世界小国家人员担任!
热心网友的回答:
联合国祕书长职务由世界各大洲人士轮流担任,每10年便要轮换一次。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公民不能再担任祕书长一职,以避免某个国家的权力过度膨胀,但是5常拥有否决权。
️联合国祕书长如何产生
热心网友的回答:
联合国祕书长的遴选过程
北京时间6日晚,联合国安理会就提名下任祕书长人选举行正式投票,决定向联大推荐葡萄牙前总理、联合国前难民事务高阶专员安东尼奥·古特雷斯担任下任联合国祕书长。
祕书长是联合国「首席行政长官」,有权「将其所认为可能威胁国际和平及安全之任何事件,提请安全理事会注意」。那么,如此责任重大的联合国祕书长究竟是怎么选出来的?
️1、祕书长人选资格及产生途径
根据《联合国宪章》,祕书长的产生首先必须由安理会推荐,然后由联合国大会(联大)任命,任期5年,可连任。
根据联合国不成文的规定,祕书长一职由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等各地区人选轮流担任,且人选不能来自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
️
按惯例,安理会一般只推荐一名人选,供联大通过;如果有多名候选人,安理会往往通过闭门磋商和非正式投票等形式来确定人选。一般来说,在安理会15个成员国中,候选人要得到全部5个常任理事国和至少4个非常任理事国的支援才能获得提名资格。随后,安理会将通过决议,正式确认向联大推荐的人选,该人选将经联大通过并获得正式任命,新任联合国祕书长由此产生。
2、遴选过程的首次改革
联合国成立70多年来,共产生8任祕书长。因以往祕书长的产生过程被认为不够公开透明,近年来会员国要求联合国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其中就涉及祕书长的选举过程。
现任联合国祕书长潘基文的任期将于今年底届满。2023年12月,联大与联合国安理会首次联名致函联合国所有会员国,正式启动下任联合国祕书长的遴选程式。值得一提的是,为保证女性和男性同样可以获得联合国祕书长这一高阶决策职位,本次祕书长候选人遴选过程中特别鼓励会员国提出女性参选人。
为了使遴选过程更加包容、公开和透明,今年4月12日至14日,联大举行下任祕书长候选人与各会员国之间的非正式对话会,即「公开面试」,首次为祕书长候选人提供公开陈述竞选主张的平台。
首场「公开面试」期间,包括4名女性在内的8名候选人公开发表竞选主张,各会员国就如何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改善联合国维和行动、实现性别平等、联合国内部改革等向候选人发问。这一「公开面试」有力推动了遴选祕书长过程的公开与透明。
在经过「公开面试」「电视辩论」等联大推动的环节后,联合国安理会7月21日对参与角逐的12名候选人进行首次意向性投票,遴选祕书长正式「转场」安理会。在意向性投票中,每个候选人名字后有「鼓励」、「不鼓励」和「无意见」三个选项。随后,安理会又先后于8月5日、8月29日、9月9日、9月26日和10月5日进行了五轮意向性投票。
在10月5日举行的第六轮意向性投票中,安理会首次使用区别常任和非常任理事国的选票,即通过使用不同颜色的选票,体现候选人获得支援或否定的**。根据相关规定,安理会6日就提名祕书长人选以鼓掌形式进行正式投票。
新闻背景:联合国祕书长的遴选过程--国际--人民网
热心网友的回答:
联合国祕书长,常被看作是「世界的总管」。现
在,让我们对「世界的总管」作一些了解。
祕书长的职责
不过,在世界各国面前,联合国祕书长往往被看作是联合国的象徵,因此,祕书长常常利用自己的这一身份对各种国际争端进行调停。
祕书长的产生
联合国祕书长的产生遵循这样的过程:在现任祕书长卸任前各参选国首先向世界各国通报推荐人,然后根据通报名单,在经过由五个常任理事国在内的联合国安理会讨论,并获同意的情况下,然后提交到联合国大会,由联合国所有成员国共同投票,获票最多的人,当选下一届联合国祕书长。
祕书长的条件
一般来说,祕书长必须有着非凡的外交才华和卓越的外交经历,而且,这个人不仅会英语,法语也必须非常熟练。
但这还不是最主要的,关键是祕书长人选必须得到拥有否决权的安理会五常任理事国的一致同意方可。由于谁当选后对其所在洲及其所在国的影响非常巨大,所以这就牵扯到各国的利益均衡问题。实际上,联合国本身就是大国政治的产物,因而祕书长的产生历来就反映着大国利益的角逐。
就是说,没有安理会五大国的一致同意,任何人都不可能登上祕书长的坐席。
祕书长的任期
《联合国宪章》本身对祕书长的任期并未做出规定。然而,2023年,联合国大会在其第一届会议上通过了有关祕书长任职条件的一项决议,规定:「第一任祕书长任期应为五年,该任期届满时可连任五年。
」该决议还规定「大会和安全理事会可根据经验任意修改今后各任祕书长的任期」。
从实际情况看,五年任期已成为联合国祕书长任期的惯例。而且,现有的君子协定是,每个区域将至少得到两个任期。
虽然从规则上讲,联合国祕书长的五年任期没有届数限制,但是迄今为止,没有哪位祕书长的任期超过两届。
联合国的祕书长经常被人们认为是联合国最高行政长官,但是联合国的祕书长仅仅是作为联合国祕书处的长官,在某种程度上,这项工作的政治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但是联合国祕书长往往被看作是联合国的象徵,很多时候也利用这一身份对很多争端进行调停,如果按照这种作用来理解的话,也可以把联合国祕书长理解为世界各国之间的管家...
联合国第七任祕书长科菲 安南来自迦纳。安南在1997年7月1日就任联合国祕书长,他的任期于2006年12月31号结束。潘基文是联合国第八任祕书长 2007年1月1日 2016.12.31新华社电第71届联大10月13日以鼓掌的方式通过决议,正式任命葡萄牙前总理 联合国前难民事务高阶专员安东尼奥 古特...
不是,联合国祕书长一向都是从弱小国家选出的。有人用这样一句话形容联合国的地位 小国和小国发生矛盾,联合国一调解,矛盾没了。小国和大国发生矛盾,联合国一调解,小国没了。大国和大国发生矛盾,联合国一调解,联合国没了!可见联合国的地位有多尴尬。当年美国打伊拉克,联合国劝架了,结果美国根本不把联合国当回事,...